写于:
写于:
这周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煮饭,煮了什么,如今记得的只有昨天的炒面和香菇炒肉片。炒面用的是非油炸面,做法也很简单。先将面饼用热水滚熟,再冷水冲,隔一会等水滴干,锅里加油,放蒜提味,然后放面下去炒,加生抽、蚝油和盐,将酱油与面充分混合,稍微再炒干一些就完成。
在菲律宾将近一年的生活里,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炒面。
昨晚老板(直属经理)请我和另外两位中国的同事去Malati那边的中餐馆吃火锅。那家餐馆就在malati的红灯区内,当天到达时还是下午5、6点左右,街道上人流不多,也没有看到小姐姐,可是吃完饭已经是晚上8点过后,一出餐馆就看见旁边一家酒吧的外面站了许多身材高挑、衣着性感女性。
虽然在这边吃火锅的次数不多,但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一家,感谢老板的款待。
或许是由于快辞职、将要离开这里的缘故,最近思绪特别多。想到昨晚吃饭期间,老板聊了许多他以前的事。概括地说,就是老板曾去过很多国家,并交了许多女朋友;年轻的时候常光顾Malati这类的红灯区;此外,以前在菲律宾开办游签证公司,从中赚到了不少。
老实说,老板的经历会让许多人羡慕,甚至乎妒忌。后来他给我们看了他年轻时的照片,相片中的他身材非常健硕,有腹肌,很阳刚,加之他很能聊,也难怪交到那么多女友。
写到这里我忽然有种感概,为何我的人生就那么平淡呢?其实类似的想法、或者经历,以前也碰到过。无论是工作、异性、家庭,当遇到身边的人,比自己好的时候,似乎心里自然地就会有些失落,或者酸酸的感觉,特别是如果那人与你年纪相仿时。
那是妒忌吗?
最常遇到的情况通常是与钱有关,大体是在聊天中、或者从别人的谈话中,听到某某熟悉的人、或者因为做了某种投资、或者生意,而赚了一大笔钱。这类口述的事情通常会在人的心中播下涟漪,开始的时候可能很模糊,但往后如果经常遇到,可能就慢慢地形成一种“想参一脚”的念头。以往最常见的情况可能是股票、基金、房产等,如今或许是虚拟货币、人工智能。
这种现象在广东话里有一个很贴切的名词来形容:跟风。
投资、生意、职业,甚至学业或许都可以“跟风”,然而像老板那种生活模式,我主要是指有很多异性朋友这点,尽管别人想要“跟风”,却也有所不能,确实让人听着觉得羡慕,甚或妒忌,是能够拿出来炫耀的事情。
这么说,我是否也想拥有那样的生活?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如果单从性的角度考虑,我是渴望的,但女友不是交易,哪怕多么的短暂,那也是一场关系,而我不擅长的,或者说,所逃避的,正是关系。
无论是职业、生意、学业,还是一段关系,都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关于爱情,能够让我说的事迹实在不多,因为我至今仍然单身。至于前三样,若是回顾,发现除了小学在同一个班级待过六年之外,其余的最多不超过三年。
假如我有女友,这段关系又能保持多久?
我觉得或许也不是长不长久的问题,因为长久也可以是痛苦的,至于是什么,我说不清楚。
职业、投资或生意,可以凭“赚不赚钱”而做决定,通常的情况是:来的快、去得也快,因为不赚钱就收,缺乏坚持下去的动力。至于学业,我觉得大概许多人会以类似的标准来衡量,最常见的说法可能是“前途、前景”等。中文里“前”和“钱”,发音一样,不难想象两者之间息息相关的关系。
至于爱情和婚姻是否也可以用类似的标准来做决定时的指标,尽管感到反感,但那大概不是理论上探讨的事情,而是实际上存在的事情。
还是来说说赚钱吧。无论是从事一个职业,还是做生意,其实不论做的是什么,比如我之划做的英语陪练、外贸质检服务,都可以带来财富。关键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与之相比,金钱反而并不是最重要的。
对此,老一辈的人有这么一个简单而深邃的总结:做得久,才有钱。
人不可能每一样赚钱的事情都做,因此做决定之初往往会根据哪一样“更赚钱”或者”更有前(钱)途”作为考量的依据,特别是不清楚自己有什么喜好、兴趣,或者过分压抑自己的内心时,更容易附和这样的标准。
当然也有人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并不会以以上的标准来衡量,或者做决定。我觉得这类人是很幸运的,无论他们是否赚钱。
我到底想说什么?感觉这天我并不在这里。
就算别人的生活比我好百倍千倍,那其实与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请不要感到自卑、妒忌,甚至怨天尤人。请为别人美好的人生而欣喜,也请为自己平淡的人生而感到欣慰吧。
别人的生活不是我的生活,重要的是,我想如何过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