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
写于:
今天煮了……白饭……蒸金瓜……就那么多!
是我又生病了,胃口不好,没钱买菜,还是看破了?统统都不是。那当儿我还在思考到底牛排蒸熟了再煎或者炒,会好吃么?后来又改变主意,决定煎牛排,配洋葱酱汁,并且已经切好了洋葱、姜和蒜,正要洗锅的时候,电突然停了。
没错,老衲最近忙于参禅悟道,忘了缴费。
这边要是被停电,缴费可得到营业厅去,手机上无法办理,确实很麻烦。今天大概是在上午10左右被停定,12点前我已经去补了欠款,但直到下午六点依然没有恢复电力。由于仍需上班,迫不得已,只好带着电脑到就近的星巴克蹲了3个多少小时。
星巴克在菲律宾很火,像makati这样的市中心几乎随处可见。虽然他家的东西不太对我的胃,但不得不提的是,那边的座椅和桌子的高度设计得恰到好处,坐着办公一点儿都不觉得累。
上星期决定了辞职,只是邮件还没发,今天又发生了一件让我意外的事。部门主管(最少高我三个级别)突然找到我,要我协助另外一个团队。缘由是,由于公司正在全面升级旗下线上平台,许多客户受到影响,而那个团队的同事似乎对新平台不太熟悉,因而向我们团队寻求协助。
说实话,我不喜欢这个安排。首先是因为事前完全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就把我拉了进去。其二是,具体的工作分配没有说明,到底是两者兼顾,还是只做新的?瞧情况可能是前者。其三,如果两者都需要兼顾,那无疑会增加我的工作量。
这不像机会,而像是临急的应变,如果处理不好,对我的影响可能更大。当然,说这话的前设是我想继续留在公司,并且有意向上发展。然而,我没有这样的打算,所以危机与否,我其实并不太在意。硬要说的话,我现在只求不增加工作量而已。实际让我感到困扰的是:辞职信还没发,在这个骨节点上碰到这件事,之后再发信的话倒有些“我不满安排、或者承受不了压力”而辞职的嫌疑。
正如之前的日记提到的,这份工作确实让我感到有压力,但辞职是我计划内的事情,现在只是提前了几个月而已。硬要说的话,压力就像催化剂,加剧进程而不参与。我之所以会觉得这是个敏感的时间点,是因为这容易让人产生“他是否对安排不满、或觉得压力大而提出辞职呢”的联想,而我不想被人这么误会。
或许我是过于忧虑了。借用《当下的力量》的话:事情就是它本来的样子。时间点不如理想,我能怎样?别人要那么想,我能怎样?真的受到上司的阻挠,甚至HR的刁难,我能怎样?其实无论怎样,只要内心不分裂、不内耗,就没问题。
而且,以上只是我的焦虑,并非现实。一份工作、一间公司,来了新人、去了旧人,是很平常的事,或许事情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坏。即使是危机,危机中也往往有解救的答案。
关于我决定辞职的事情,昨天已经向一个比较聊得来的同事提及。结果今晚她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反馈。那是关于最后工资的问题,而我根本没有考虑到。据说,这边的公司通常会扣起员工最后一次工资(最少5日)并保留最少一个月后才发放。这让我回想起以往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我们是每个月发两次工资:月中和月尾。辞职需要提前一个月,我原本打算在6月15日前发出辞职信,这样可以在下个月15日正式离职。若依据同事的说法,这样7月1-15日的工资就会被扣起,到一个月之后才发放。如果我想拿那笔工资,那么至少要将发辞职信的日期延后倒6月22日,届时公司只会扣留7月16-21日的工资。
能扣少些钱,换句话说,拿多一点钱,对我无疑是件好事,但退一万步说,即使被扣留一个月,只要能够发放,那也不是很大的问题。我觉得对于“敏感的时间点”这件事,反而给我一个很好的理由向上司说明我辞职的意愿:原本我打算到了6月20日才提交辞职信的,但因为昨天的事情,我决定提前知会公司,以便安排更适合的人选。
这样应该能很好地化解这个问题。
当然,世事多变,事情未必会想当然地按照我设想的发展,但无论如何,方向已经定下,至少我不会迷路。
最后,我想给自己说些鼓励的话,但想不到什么好话。请容许我将同样的话再翻炒一遍:事情就是它本身那个样子,少花些心思在其上,或许你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好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