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
写于:
生病的缘故,已两天没有更新日记。这几天的饮食以清淡为主,有白粥、猪肉冬菇粥、猪肉冬菇水蛋、猪肉番茄炒蛋汤面、荞麦汤面、雪梨冰糖糖水和红豆薏米糖水。
平时很烧煮粥,但周四和周五由于咽喉发炎,都是吃粥。周四的粥煮得较稀一些,适合生病时喝,我个人也叫喜欢。周五的因为玩游戏而错过火候,粥滚了出来,变得稠些,但尚可接受。
水蛋看似容易,要做到滑嫩如豆腐的口感我却不会,因此平时也很少做,记忆中好像也没做成功过。通常是蛋很粗糙、硬,且多蜂窝,因而对水蛋常怀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心态。“水蛋要怎么做,才能做出那种滑嫩的效果?”心中尽管好奇,放着网络那么方便,却不曾去查个究竟,这就是我一贯的作风。可是这次我问了AI,发觉除了蛋和水的比例之外,另一个关键是要给水蛋带”帽子“,加盖或包保鲜膜,防止蒸发的水汽滴在上面。
结果一试便成功。有些事情其实很简单,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想得太多,又不求甚解。
大概是从上周六,或者周五晚开始,我就感到有些不舒服。周二已出现一些感冒的症状,当日下午在公司的诊所里要了两片Decolgen None Drowsy。现在回想,当时之所以去诊室,其实并非全为了治病,而是当时有一个同事请假、另外一个同事可能已经辞职,我担心又会被要求加班,因此先埋下一个伏笔。只是当晚下班回家后感到越发不适,遂吃了Decolgen none drowsy,不料反而整晚睡不着。
翌日很早就起床了,尽管一夜未睡,感觉尚算可以。回顾周三当天的日记,早上已然感到咽喉不舒服,为此还特特地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熬煮红豆薏米糖水,给自己滋润下。记得当天午饭后我还喝了一碗,但到晚饭时吞咽食物已经变得有些痛。可能是因为薏米红豆糖水那“沙沙”的口感对咽喉刺激更大,晚饭后我只喝了几口就痛得不得不放弃。
当晚病情持续恶化,到临睡前咽喉已经痛得连吞口水或者说话都会很痛。鉴于昨晚的教训,当晚改而服用对乙酰氨,因为这成分不会影响睡眠,奈何咽喉疼得厉害,一吞口水就如被刀割,辗转一夜无眠。
时至周四清晨快六点的时候,我躺不住,起床,换到地上唯一一张落地靠椅上半躺着,盘算要如何请假。刚开始时,重心只是集中在请病假上,心里充满各种担忧:可能不会获批,别人会怀疑我装病等……尽管是在病中,思维似乎都不屑多看看自己。后来我突然醒悟到我需要的是看病、吃药,而不仅仅是“请个病假休息”。最后大致得出这样的方案:我需要请至少两天的病假来休息,这可能需要医生的病假纸,而到公司的诊所可以找到医生给我看病、开药,同时能给我批病假,免去我去医院排队看病的劳累,并且更重要的是,我必须出去才能买药。”
一旦做出决定,即使仍在病中,感觉行动时明快了许多。如今我已经不太记得当时如何得出那样的决定,寻想应该是我逐渐地发现了事情的核心:我要治病,而非休息。如果我想的是不去上班而休息的话,那其实就有一种逃避责任的心态,心里自然也会有忧虑,不获批、觉得我装病等的焦虑,但如果我是为了治病而休息,无论怎样,我也坦然。
再说说看病的情况。这个月我的排班是下午1点到晚上10点,但周四早上十点不到我就去了公司。到达公司诊室时,里面有一个男护士和一个女士在场,接待我的是男护士。那人给我的印象不好,大概他对我的印象也一般,因为据说他之前我去看病时,有要求我离开公司,而我没有那么做。他询问病情时,给我的感觉有些像审犯,语气不太和善,而且还要求我答应每天邮件向他汇报病情,才给我叫医生来。
后来医生确实来了,给我用听筒听了听我的胸肺,但由始至终都没有检查我的咽喉,哪怕我”好心地“提醒了。最后给我开了两纸的药,说实话我当时就对上面的药不抱有太大的希望。原因有二,其一就是医、护的态度让我心寒,连我主诉症状也懒得看,确实无法让我感到放心。反过来说,他们给我一种在应付任务和麻烦时的感觉,恰如我应付自己的工作时的感觉。
其二是,尽管当时还不知道药单上开了什么药,但听他们说会给开一种漱口水治疗我的咽喉痛,我想我当时听见了心里应该有在念咒语吧,因为以往在这边看病的时候也有医生给我开过漱口水治疗咽喉痛,那根本不起作用。感觉他们就是在机械式地重复着SOP,而非真正的看病。这点或者也能从药单中看出一二。医生给我开了:Decolgen none drowsy,Sinured Forte Tab、Bactidol Gargle Solution, Sangobion with Zinc。
Decolgen ND版就是导致我周二睡不着的元凶,其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和(真凶)伪麻黄,而周三晚上我服用了对乙酰氨,结果周四咽喉痛没有好转,反而加剧了。我已经向那男护士说明用过这些药,他记录做得那么详细,难道没有记下?还是医生没有看到?
Sinured Forte,这是治疗咳嗽的药,但我已经说明我只是occasionally咳嗽几下,very mirror,是我表达不清楚么?
Bactidol Gargle Solution,这个用于咽喉痛,漱口的,可以说是对症了,但只是辅助性质,对中等程度以下的炎症或许有效,我那时咽喉疼的厉害,程度没有9分,也有8分,这种含在嘴巴一会就要吐掉的药,对我的炎症能有多大帮助?
Sangobion with Zinc:营养补充品,不多说了。
尽管对医生开的药存疑,当时我想还是让AI帮忙看眼,因为我的目的是治病。遂将药单拍了上传给AI,不料当天的免费额度用完了,犹豫了一阵,决定充值,再上传时,发现以上的药都可以略去。
后来还是问了AI的意见,推荐给我布洛芬。对乙酰氨和布洛芬,这两个名字在疫情期间听得很多,那时也买了不少来囤积,对之可以说是挺熟悉的。特别是对乙酰氨,自从认识到这个药之后,我发觉对于一般的感冒、头疼、发烧等,服用这个就可以了。至于布洛芬,说实话,疫情以来虽然囤积了不少,但都没机会享用,对之的效用没有对乙酰氨那么清楚。AI说这药的消炎效果比对乙酰氨的强,当时也还是半信半疑,但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其他认识的“朋友”,最后就只买了这个。
AI还说空腹吃对胃不好,无可奈何我又忍痛吃了两条香蕉,那当真是每一口都像在吞刀片一样。吃完隔10分钟,服用了两片200hg的胶囊布洛芬。神奇的事情就在接下来的三十分钟到一小时内发生了。没错,我的咽喉居然变得没那么痛了,尤其是吞咽时那种针刺、刀割的感觉明显减弱了。这种吃药后不久就见效的感觉让我有种回到疫情时的错觉。那时我中招并发烧了,但只吃了一片对乙酰氨过后没几个小时就已经感到明显好转,烧也退了,第二天几乎已经没事了。我也因此上对这药也非常推崇。
喉痛减轻后倦意随即袭来,中午时我终于朦朦胧胧地睡去。虽然只小睡了一两个钟,但在持续48小时的失眠之后,那已经很满足了。
晚上又吃两片200mg的布洛芬。是夜睡得很好。
周五早上起来感觉咽喉还是有些刺痛,但已不如周四那样强烈,仍是两片200mg的布洛芬。踏入11点后,上司发信息问我是否可以上班,我回说在恢复,“appreciate if I can rest one more day”,但那位上周已经请了一周病假,这周3天年假的同事,似乎周五又缺席了(我是后来才发现的),因而上司依然要求我上班。我当时确实不愿意上班,但没有明确拒绝,只是强调了“我不接电话和打电话,可以协助处理邮件”。最后彼此算是妥协了,我在家中上班,处理了当天的邮件。
是夜又吃了一片200mg,睡得很好。
周六几乎一天都呆在家中玩游戏,也吃了两片200mg。
周日,也就是今天,咽喉已不再痛了,尽管吞口水的时候还是有小小的不舒服。另外,偶然喉咙会有些痒痒的,从而引发一阵干咳。从早上到中午,吐过两三次痰、挤过三四次鼻涕,都是白色的。问A大夫,建议无需服用布洛芬,依言停用了,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来恢复。
想来这场持续一周多的病大概也到了尾声。
病中,特别是周四到周五这两天,一个念头经常来串门:辞职。
没错,这段时间我确实感到工作上的压力很大。写到此处,我觉得有些难以继续写下去,原因是心中有两个声音在拉锯。那是多么鲁莽的、短视的、懦弱的抉择?难道你就不想多存一些钱了吗?回家怎样向家人交代?你可想过自己的年纪,万一不成功,以后还能找到工作吗?你不是在重复旧的逃避模式吗?
……
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或许还有千万个理由,以上代表着其中一方的意见。运用《人生脚本》的理论那大多是内化的观点。我想或许只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人可以活在外部的观点内,并从而将之变成自己的看法,进而活在其中,哪怕你当初多么的反对。
事实是,答案如何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数。压力大不是我做出选择的理由。或者可以用一个比如来说明,人向火燃靠近时,会觉得热,且越近就越热,当达到某一个程度时,人或动物就会停下,甚至倒退,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不然就有可能被烧伤。因此,无论是停下、退回,还是绕道,都是人或动物保护自己免于伤害的一种自然反应,这时你会问自己为何要逃避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时你还会这样勉励自己吗?
如果工作压力没那么大,我可以按计划到了明年一月才走,届时也多存一些钱;如果压力大,不耐烦,我索性就提早走,无论如何,这都不是问题。不是逃避,也不是旧模式,而是迟早的事情而已。
问题是,这是脚本吗?不是的。
我想以《当下的力量》的观点来做一些回应:
改变:对如今的工作,事实的层面是我能够对之做出调整的地方非常有限,但更重要的是我不愿意花时间和精神在其上。
臣服:继续留下,难免有时会有心理评判,但臣服并不等于无条件地承受,并盼望未来会变得更好。我知道事情就是这样,也知道我并非没有选择而已。
离开:这不是逃避,而是对我身心健康的负责。
一件事之所以是错的,并非因为事情本身错了,而是因为人在事件后感到后悔、惋惜、自责、怨恨;未来之所以充满变数,并非因为未来本身是神秘和不可预测的,而是你在担忧、计算、焦虑和犹豫中徘徊。
《当下的力量》中有这么一句话:重点不是做什么事,而是如何做事。启发我有这么一个见解:其实因何而选择并非最重要的,更难得的是,时刻保持不内耗、不分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