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
写于:
大概是上周六着凉感冒了,今天(第五天)早上开始感到喉咙不太舒服,到晚饭时已经出现吞咽会痛的情况。此外,我还有清流鼻水、鼻塞、有痰和偶然微咳的症状。其实昨晚已经感到病症有些加剧了,因而吃了颗None Drowsy版的Decolgen,不料一夜几乎不曾入睡,浑浑噩噩,到早上六点多实在睡不着,便起床来煲了个薏米红豆黄冰糖水。
这糖水可花了我至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中间还得不时地去看火和搅拌。结果不负有心人所望,是我想要的那种带沙的口感,因此叫做薏米红豆沙或者更好。至于味道方面,甜度不够,另外如果再煮多10到20分钟可能会更软糯些。
唯独可惜的是,喝糖水的时候感觉咽喉特别不舒服,比吃饭时更痛,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倒掉,剩下的放冰箱里待命,瞧咱两今后缘分如何。
清晨在床上辗转的时候我几次察觉到脸部的肌肉绷得很紧,估计表情也不好看。我尝试放松,但思维十分活跃,且想的事情也较负面,如提早辞职的事,因而每次只放松得片刻,很快又恢复绷紧的状态。我发现这现象也挺有趣的,有几次在放松之后,尝试操控脸部肌肉“回到”那种紧绷的状态下,发觉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却无法做到。
那种紧绷的感觉似乎是从内开始。朦胧中忽又联想到《人生脚本》中的脚本信号,不禁自问:这是正常的,还是真的是我的脚本信号?如果是的话,那么我可能正在酝酿着一个剧本!
细想之下,这个剧本可能就是我的辞职:压力,辞职,大概就是这样的发展路线。
回顾之前的工作经历,曾在三家公司发生过类似的经历。最近一次还是上一家公司,虽然说那时早在发生争执之前我已经打算辞职(因为追不到女同事的事)了。
再回顾读书时期,从初中到大学,转班、转校、停级……都试过。
没错,就是我所忌惮自己会重演的逃避模式。
只是这次我觉察到的似乎还要深一些。无论原因是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家庭期望、社会影响,其实离开(逃避)仅仅是脆弱的我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
这个方法(旧的认知行为模式)或者已经不再适应现在我所面临的挑战,但我不会批评自己不应该逃避,更不会要强迫自己去面对,甚至我都觉得连“逃避”这个两个字也是多余的。在这里我只是想对过往的自己说:谢谢你一路以来的努力,我才能活到今天。更想对未来的自己说:你有权做任何选择,要离开就离开吧,只是这次我们不需找寻任何借口,更加不必创造任何戏剧性事件来为离开铺路,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弱点并不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