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
写于:
今日煮的是苦瓜炒猪肉碎和黄瓜炒虾仁(留待晚饭吃)。
这次的瓜苦没有焯水,也没有用盐腌,而是直接下锅去炒。吃第一、二口的时候感觉苦味果然比较重些,但吃着、吃着就不觉得那么苦了。
人生百味,有时如期等苦来,不如主动去试,可能会有意外的惊喜。
这个苦味我喜欢。
我从上个星期开始写日记,已经写了一个多星期,心里正有些疑惑:是否需要休息一两天呢?却担心一旦休息了可能再也提不起精神继续写。类似的情况之前也遇到过。那是在我写小说的时期,当写了一段时间之后忽然有种穷途末路的感觉,渐渐地写得越来越慢,不断地去重阅之前的内容,不断地修改,弄到后来感觉越来越难构思新的内容,因而也变得越来越懒,慢慢地变成几日写一次、再到几星期写一次,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这次重新开始写日记,是为我以后回国的创作计划而做的练习。以往的经历使我有些担心,套用“当下的力量”的话,大概我是活在过去和未来的连续体当中。
一个长期藏在我心中的想法是:我的生活就这么平庸,每日上班、下班,连朋友聚会也甚少,有什么可以写的呢?确实,如果我的日记只是描述我每天生活的过程,什么时候上班、吃了什么、做了什么……内容可能会十分枯燥,到最后大概连自己也会觉得无聊。
然而,我现在的看法有些改变。生活可以是细腻的,也可以是浑浑噩噩的,如何去体会全凭自己的意志。这观点我想应该源自于”当下的力量“。我想说的是:即使是在高度重复的生活中,只要用心体会,也能察觉到个中细腻的差别。就比如说一顿午餐,是自己煮,出去吃,还是叫外卖,我觉得其中的差别并不是麻烦不麻烦、省钱不省钱、便捷不便捷的问题,而是是否在享受生活。
如果决定了做一餐饭,你是否会为饭后需要洗碗而感到烦恼和厌恶?还是你正在构思着如何煮好这一顿饭菜,并且在煮的时候全神贯注?如果决定了叫外卖或者去馆子吃,那你又在做什么?和家人或朋友聚餐、看一部剧、玩游戏、阅读、工作,沉浸在自己的奇思幻想里,或者只是纯碎的懒,什么都不想做?
我觉得只要全心地投入,而不被过去的悔恨和未来的焦虑所绑架,无论是自己煮还是外卖、出外就餐,都是一种享受。当一个人关注当下时,TA就在享受生活,哪怕TA正在做的事情并不轻松。
我不知道我这话是否合理,这里我突然想到了玩电子游戏的例子。有些人花了很长的时间沉浸在电玩的世界里,事后却会后悔、内疚,觉得自己不应该浪费精力和金钱在其上,甚至怨恨这东西毁了TA。
而有些人却津津乐道,会去看攻略、查周边、与同好交流,加入相关的群组,甚至自己写攻略、心得,又或者参加比赛、自费参加活动等等。
我以前有的是第一种想法,却极少有第二种人的行为,或者说兴致更为贴切些。
现在我明白,那时候游戏是我逃避当下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