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逃避就逃避好了

今天早上突然有一种似是顿悟的感觉。

这感觉正是来自于之前提到的对缩短在菲律宾逗留时间的计划。我打算从两年缩短到一年,具体地说也就是原本打算2027年初回国,如今计划提前到2026年初回国,届时我在菲律宾逗留的时间大概是一年半左右。

但我对这个打算有个担忧,那就是我会不会又重复以前的行为模式?根据认知行为疗法的ABC理论,解决A或B,以解决C。我过往的做法往往都是解决A:逃避问题情境,以避免感受到C:情绪(的困扰)。

尽管就这问题,在不久前我已经澄清了心中一个比较大的疑惑:那就是我想回去是因为追求更好的环境和向往的生活方式,我值得拥有。举个例子说,现在很多人都学会了开车,但我却偏偏迟迟没有去学,而我之所以之前一直没有去学,是因为疫情前我一直在外国打工,觉得即使学来也没太大用处,国内又不经常回去,即使买了车也不常开;然而更深入地去探究,其实是因为觉得自己买不起,没有钱,配不起拥有,因而为自己制造了一大堆借口:人在国外、没钱、坐公交更方便、我又不经常开车…… 总之是一大堆的理由,掩盖埋藏在心底里那深深的自卑和自我批判。

但为何我会这样想?以至于每次都让我陷入深深的犹豫和挣扎之中?以至于每当我想要获得一样好的东西、一样价值高的东西时,就跟犯罪似的?是谁在阻止我拥有?说起来或者会很可笑,但为何我总是不自觉地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是自知之明,还是过于自卑?

现在我大概理解到我的这种消极的认知与我的家庭和成长经历有极大的关系。然而,这现在都无关重要了,我想对自己说的是:如果真的想要,无论是车、女人,还是其他的物质,老实承认就好了!承认了并不等于我就会得到,但至少目标可以明确下来,而不再陷入自责、自卑、自我否定和犹豫不决的境地,这样我就可以更好地将我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花在我愿意为之花的事情上。

那种对于向往的事情不能确认、不敢确认、甚至分辨不清,因而评判自己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这样时可耻的,其实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分裂吗?自己为自己制造分裂,也就是我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内耗!

我知道在达到目的前我可能会失败,甚至更坏的情况是:我因为经不起情绪的困扰而主动逃避了。

因此我才会担忧是否又在循环以前的逃避模式。

在辞掉之前的工作后、来菲律宾之前,或者可能是在我决定辞职之前,我曾感到有一丝淡淡的后悔,但没有去细想这种感觉的原因。当时在得到菲律宾签证通过的通知时,我在日记上写到“是的,在那短短的、是有喜悦的几秒钟过后,心里不禁升起了忧愁。”我是否希望那日永远都不到来?

现在我已经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只是,今天早晨起来我却突然意识到为何我要这么在意我是否在逃避呢?要车、要女人,承认就好了;既然逃避了就逃避了,要再逃避就再逃避吧,都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坦诚地接受它就好了,因为接受它就已经说明我看到了它,知道自己在什么,就不再会跟自己过不去了,也就不会在自己内部制造分裂了。

这是否是一种臣服的表现?我看到了自己的脆弱,不强迫自己,因为我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没有把自己的视线移开,但同时我也看到了我想要的这里没有。既然没有,难道我不可以再找吗?非要讲自己逼迫入是否在逃避的怪圈?

我想缩短在这里的逗留,去过一种我更向往的生活,因为我已经领略到两个地方生活质量的差异,但同时我明白到我在这里遇到的压力和不如意,促使我产生了缩短计划的打算。

或者在未来将有一万件事情会使我陷入自我怀疑、否定、恐惧失败、自卑和犹豫不决的局面,但在这件事情上,是逃避也罢、不是也罢,除非这一年的时间中我遇上能极大地提升我生活质量的机遇,否则我会在2026年初回去。

至于回去做什么,我现在还没有很具体的规划,境况或许极糟糕,但也可能不那么糟糕,也可能很好,我能够做到的仅仅是利用这段时间中做一些准备而已,是否就能因此使我回国后的谋生之路变得顺利,我不是神仙,无法向未来的我保证。然而,当下我能够做到的就是不再为自己制造分裂,不再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