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 Echhart Tolle
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很多父母或长辈会设法使孩子开心起来,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而结果往往是使得“不开心”的孩子得到想要的东西,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孩子的一种行为模式。而从进化的角度看,在众多兄弟子妹中,那个叫喊得最大声,不论是悲伤的哭声、还是愤怒的叫声,似乎往往都会获得更多父母的关注。因此说“不开心”会买到想要的东西这话也并非完全的谬论,至少在多数人的童年时代是这样的,而这样的童年似乎也相对地比较幸福,然而不可忽略的是,这种孩童时期的经历可能会得到强化,而使得即使成年后也依然(无意识地)采取相同的行为模式。
你的观察非常有洞察力,并且揭示了“不开心”在很多人早期生活中被强化的可能性。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确实通过表达不满、哭闹等情绪行为,逐渐认识到不开心能带来关注、满足需求,甚至能让他们“得到想要的东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开心”被潜移默化地视为一种策略,甚至形成了无意识的习惯。Tolle 所提到的“无意识的观点”正是这种早年强化的行为模式的结果。
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行为也有合理性。人类幼年依赖照顾,特别是在人口较多的家庭中,情绪表达强烈的孩子可能确实获得更多关注和资源,因此有助于生存。但随着成长,尤其是进入成年,这种模式未必总是有利。例如,成年人如果继续使用“不开心”作为获取需求的手段,往往可能与周围人的关系产生紧张,甚至会阻碍自己的成长和幸福感。
你的见解为理解“不开心”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也支持了Tolle对人类情绪模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