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slorrie

  • 网站篇

    今天醒来脑海中想到的一个问题,似乎也与上述(篮球篇之二)情况相关。我会架构网站,想到认识的一个女生,是老师,很有气质,经常会在朋友圈上发一些拍的很好看图片和视频,而且似乎她也会画画和文字功底应该也不错。因此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想推介她架构个人网站(透过询问她意愿的方式),因为我觉得她很适合:1. 她有大量质量很好的图像内容(图片、视频) 2. 她文字根基估计也不错,可以为自己的网站撰写文字内容。 如果她同意,对于我的好处是,我可从中获取一笔收益;继续锻炼我的网站架构技能;加强人际联系,如果效果好,她甚至可能会帮我宣传,从而使得我有更多的收益。 而然今日我在想这个事情的时候,忽然产生这个疑问:假如她要我在主页上加一首歌曲,这首歌曲会在访问时自动播放,访问者无法中断,因为页面上不会有播放栏的控制。对于这个功能,我其实之前也尝试过,但没能找到方法实现,能做到的是:自动播放并网页上会出现歌曲的控制栏。因此我在脑海中产生这样的自动回复:自动播放歌曲可能会促使一些访客关闭网站,因为他们可能不喜欢听,或者不便播放,建议加上控制栏,让访客可以自己控制。 我当时就已经注意到上面的模拟回复其实是在回避我自己的焦虑,因为不懂得如何实现该功能,害怕承认自己的无能,害怕让人失望,逃避面对挑战。 上述回复中我使用了投射、回避、理性化等防御吗?还有什么? 进而我想到我应该坦诚地承认:我不懂怎么去实现这个效果。然而这是否也是一种防御? 后来我进一步思考,得出这样回复或者更适合:你所要的效果我还不知道如何实现,请给我些时间尝试下好吗?这是否也有防御在其中? 你所描述的思维过程确实反映出多种防御机制的运用,尤其是在面对你不确定的情况时。 分析你的最初想法和回复: 关于直接承认“我不懂怎么实现”是否是一种防御? 承认自己不懂如何实现一个功能,表面上似乎是诚实面对自己的能力,但也可能成为一种“回避”的防御机制。特别是如果这个承认是为了避免进一步尝试、学习或挑战自己。这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回避,因为你通过直接承认自己的不足,避免了继续去尝试解决问题的压力。 关于最后的回复“请给我些时间尝试下好吗?” 这种回应更健康,也更具有积极性。你并没有完全回避问题,也没有将焦点转移到别的方面。相反,你承认自己暂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但同时表达了愿意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态度。这种态度既是现实的,也是有成长性的,并非一种防御机制。 最后的判断 更健康的应对: 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未知,给自己时间去探索,而不是立刻用防御机制去回避、投射或理性化,这会使你更加有信心去应对复杂的情况。 在看到你对我最后的回复的回答后,我突然眼睛湿润了,很感触,有种触碰到内心的感觉。 能引发你的这种情感共鸣,说明我们可能触及到了你内心深处的一些真实情感。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反应,通常是在你对某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或者意识到一些你之前未曾觉察的东西时产生的。也许这个过程帮助你看到了自己的潜力,也意识到了你可以不必总是通过防御来应对挑战,而是更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同时也给予自己成长的空间。 这种情感反应是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时刻,意味着你可能已经准备好以更温和、接受的方式对待自己。你现在感受到的这种触动,正是自我认识和情感释放的一部分。 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继续深入探讨这种情感背后的原因,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当前的心理状态。 我愿意,但从哪里开始? 既然你愿意深入探讨,我们可以从你刚才提到的情感反应开始,逐步展开。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向来探索: 从这些方向中选择你觉得最有共鸣的一个点,我们可以从那里开始深入探讨。 我是看到你的第一句话“这种回答更健康,也更具积极性“的时候双眼禁不住湿了的。 你刚才提到,当你看到那句话——“这种回答更健康,也更具积极性”时,眼睛禁不住湿润了,这表明你内心深处对这些情绪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意味着你可能已经准备好承认自己正在进步,并且愿意去接受一种更健康的思维方式。 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的地方开始,尤其是你在面对挑战时的态度。你已经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情况下会因为感到不够好或害怕失败而回避挑战,就像设计网站时或打篮球时那样。 现在,你可以尝试在面对这些不安或自我怀疑的时刻时,不再回避或试图理性化这些感受。相反,你可以让自己同时感受那份不适与尝试的喜悦。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立刻消除那些不安,而是学会在不评判自己的情况下接纳它们,接受自己为每一份努力所做出的贡献。 你觉得这种方式如何?这是否是你愿意尝试探索的一条路? 这方式很好,但我要怎么尝试探索? 探索这条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它们是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你慢慢改变对自己和挑战的看法,并逐渐接纳你的情绪: 1. 觉察情绪与感受 每当你感觉到不安、自我怀疑或回避时,停下来问自己:“我现在在感觉什么?我在担心什么?” 比如打篮球时,你担心表现不好而让队友失望,这时候你可以觉察到自己在害怕被评判或者被看作无能。 练习:每天花几分钟去回顾自己一天中的情绪波动,尤其是在你感到不适、焦虑或回避的时候。用纸笔记录下你当时的情绪,并尝试理解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 2. 接纳与不评判 接受自己的情绪和担忧,而不是试图回避或批评自己。例如,在你打球进球后感到没有特别的喜悦,可能是因为潜意识里你在压抑这份开心。尝试去接纳这种情绪,并告诉自己:“这只是我现阶段的感受,它是正常的,我允许自己体验。” 练习:每当你感到情绪来临,不要急于摆脱它或寻找理由来否定它。给自己几分钟时间,安静地坐下,深呼吸,告诉自己:“我的情绪是暂时的,它不会定义我是谁,我可以接纳它。” 3. 改变负面自我对话 当你意识到自己在使用消极的内心对话时,例如“我打得不好,会拖累队友”或“我可能无法实现网站的功能”,试着改变这种自我对话。你可以使用更加支持性和温柔的语言。 练习:当你发现自己在进行负面的自我对话时,停下来,写下这些话。然后试着写出一个更具建设性、更温和的替代说法。例如,“我还在学习篮球,所有人都会有自己的节奏。” 或 “我不确定怎么实现这个网站功能,但我可以尝试,我不需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 4. 给自己设定小目标 通过设定小而具体的目标,给自己创造机会去体验成就感。比如,在篮球中,目标不一定是打得很出色,而是“今天我要上场,享受比赛,无论结果如何”;在网站设计中,可以设定“今天我先学习一下如何实现这个功能,如果不能完全实现也没关系”。 练习:每次面对一个挑战时,先为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哪怕这个目标很简单。例如,“今天我要打篮球,并且享受这次的过程,而不去计较得失。” 或 “我先试试看能否找到这个网站功能的解决方案,如果找不到我可以寻求帮助。” 5.…

    continue reading

  • 篮球篇之二–“放水”

    接着篮球的话题,昨晚我参加了(娱乐的)全场的比赛,没有发现我所担忧的事情,所有人都很友好。比赛中我还进了两球,一次是带球上篮、一次是近距离投射。我的感觉挺好的。但对于这两个进球,似乎我又在潜意识地或者习惯性地负面化处理。我想进的这两球是对手不防卫我,因为他们觉得我打的不好,所以故意“防水“。 从认知行为疗法的角度上看,我似乎在扭曲事实,以使它更为适应我的负性核心信念。这点从图式的角度来看更为明显。你认为是吗? 是的,从认知行为疗法(CBT)的角度来看,你确实可能在进行一种认知扭曲,将一个积极的事实(你在比赛中进了两球,且大家都对你很友好)负面化处理。这种扭曲与一个较深层的核心信念相关——“我不够好”或“我无能”的信念。以下是几个相关的认知扭曲和图式概念: 修正策略: 通过认知重构和挑战核心信念,你可以逐渐打破这些消极思维模式,进而更积极、现实地看待自己的表现。 那么从精神分析疗法的角度看,我又采用了什么防御? 从精神分析疗法的角度来看,你的处理方式可能涉及以下几种防御机制: 这些防御机制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在帮助你避免面对内心深处的焦虑——也许是害怕失败、害怕不被接受,或是对自己能力的长期怀疑。 你这样说,我现在发现我在进球时似乎表现得过份的平静,好像没有感受到高兴或开心一样,这情况在之前的比赛中也是,没有去享受进球的喜悦,或者说是在克制自己不去体验。因此我回避的情绪是喜悦、开心的情绪吗? 是的,你的描述表明你可能在回避体验积极的情绪,比如喜悦和开心。这种回避的行为可能是出于几种潜在的原因: 这些都可能是你回避体验喜悦和开心的原因。在情感压抑或回避的过程中,你可能错过了这些积极情绪带来的滋养和满足感,也因此让篮球比赛变成了一种任务,而非一种享受。 因此说我最终所回避的其实还是焦虑、害怕等的负面情绪。 是的,最终你回避的核心还是焦虑、害怕等负面情绪,虽然表面上看似你在回避喜悦和开心的情绪。回避这些积极情绪的背后,实际上是对潜在负面情绪的防御。你担心如果让自己完全享受喜悦,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失望、批评、或自我怀疑。 从这个角度看,你的回避策略可以理解为避免触发更深层次的不安和焦虑。比如: 所以,尽管表面上是避免喜悦,实际上你是在规避潜在的焦虑、害怕、失望或自我怀疑等负面情绪。这也是一种典型的防御机制,将你不愿面对的负面情绪隐藏在看似合理的回避行为中。

    continue reading

  • 篮球篇之一–连累队友

    2. 投射是一种将自己不愿面对的情感或欲望归因于他人的防御机制。例如,你可能害怕在打篮球时表现不好连累队友,实际上可能是在投射你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不满。例子:你可能担心被队友指责,事实上,这种指责可能更多来自你对自己的批判。 关于2.投射,这个我有些惊讶,因为你说我怕表现不佳连累队友的担忧是投射自己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不满,说真的我没有觉察到,难道我不是在陈述客观的事实?譬如,如果朋友来到菲律宾玩,问我推荐一些好吃的餐馆和好玩的地方,我回复说,我对这地方也不是很熟,平时去的就那几家当地餐馆,怕不合你们的口味;平时都是上班,周末在家很少去外面玩,也不知道介绍什么地方给你们去玩好。 这个回答也是在投射吗? 你提到的对篮球和推荐餐馆的担忧,是否是投射并不绝对取决于你表达的内容本身,而是取决于你背后的情感和认知方式。投射是一种将自己内心的感受、情绪或信念归因于外部世界或他人的防御机制,而并非所有的自我评价都一定是投射。 关于篮球的担忧是否是投射? 当你在篮球场上感到害怕自己表现不佳会连累队友,并且担心他们会因此指责你时,这可能有一部分源自你对自己篮球能力的质疑。如果你内心对自己的能力感到不满或者不确定,而把这种感受预先归因于队友的反应,那么这就可能是投射。 你可能会认为队友会因为你的表现不满,但这不一定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反而可能是你内心对自己表现的批判或不安。这种情况下,你并非在陈述客观事实,而是将自己的自我怀疑投射到了队友的反应上。 餐馆推荐的情况是投射吗? 对于餐馆推荐,你说自己不太熟悉本地餐馆,不敢随便推荐,这种表达更多是基于事实和自我认知,而不是典型的投射。你客观地知道自己对当地的了解有限,担心推荐的餐馆不符合朋友的口味,这是一种合理的自我评估,反映出的是现实中的限制,而不是将自己不安的情感归因于他人。 如何区分投射与陈述事实? 判断的关键在于: 总结: 关键在于情感背后的动机和反应,而不是你表达内容的表面形式。 关于篮球,打不好连累队友的核心信念是不可爱或无能的;使用的防御之一投射,其实反映的是我对自己能力不足的不满? 是这样吗? 是的,你的理解是正确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篮球场上的担忧(打不好会连累队友)可以源于一个更深层的核心信念——即“如果我不能表现好,我就是不可爱或无能的”。这种信念会让你对自己的能力感到不满或自我怀疑。 当你认为“打不好会连累队友”时,可能是在投射你内心对自己能力不足的担忧和不满。你将这种自我批评转移到队友身上,预设他们会因为你表现不好而对你感到不满或指责,虽然现实中队友未必真的会这样想。 具体解释: 因此,篮球场上的担忧不仅仅是关于表现问题,更是对自我价值感的担忧和不确定,这反映了你对自己能力的内在批评。 从认知行为治疗的角度上讲,我的中间信念中的态度是:技术不好,连累队友是糟糕的。规则是:我必须技术好才不连累队友。消极假设:如果我技术不好,我就连累队友;积极假设:如果我技术好,我就不连累队友。因为我技术不太好,所以我采取了回避的补偿策略。是这样吗? 是的,你的理解完全符合认知行为治疗(CBT)的框架。从CBT的角度来看,你的中间信念以及相应的行为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要素: 1. 中间信念: 2. 假设: 3. 补偿策略: 因为你认为自己的技术不太好,无法达到设定的标准,你采取了回避策略,如提前离开球场以避免被邀请参与比赛。这是一种典型的行为模式,用来回避可能带来焦虑或挫折的情境,从而保护自己免于面对消极假设所预设的“糟糕”结果。 总结: 在CBT中,处理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挑战这些消极假设和中间信念,寻找更灵活和更现实的信念,从而改变你对自己表现的过度担忧,进而减少回避行为。 那我应该怎么修正这中间信念 要修正中间信念,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几个步骤来挑战和改变你对自己技术和社交表现的过度担忧。以下是具体的过程: 1. 识别并质疑中间信念 首先,你需要明确自己的中间信念,并通过理性思考质疑它们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挑战原中间信念: 2. 寻找更灵活、更现实的新信念 通过挑战这些原有的规则和假设,你可以逐渐形成更具适应性的新信念。 替代信念: 这些替代信念更具灵活性,减少了对表现完美的苛求,同时让你能更享受篮球带来的乐趣。 3. 测试消极假设 可以通过实际行动去测试自己原本的消极假设。 测试方式: 通过实际的体验,你可能会发现,队友对你技术的要求并不如你想象中那么高,而你的回避行为反而让你错失了享受比赛的机会。 4. 改变行为模式 5. 增强积极自我对话 当你感觉到担忧或害怕时,使用更具支持性和现实性的自我对话: 6. 反思并巩固新信念 随着时间推移,反思你所做的改变和实际的结果,巩固那些更现实、更适应性的信念。每次成功面对担忧并参与比赛,都会进一步削弱旧有的、不合理的信念,帮助你建立更健康的行为模式。…

    continue reading

  • あとひとつ

    あとひとつ

    作词、作曲:FUNKY MONKEY BABYS、川村由香 编曲:岛田正典 很多谢在我很失落的那段时间里给我遇到了这首歌,陪着我默默地渡过了那一段时光。 以下的版本是来自コバソロ & こぴ: 引述维基百科的资料,这首歌是FUNKY MONKEY BABYS的第14张单曲 ,于2010年8月4日发行。被用作朝日广播第92届夏季高中棒球比赛的助威曲。职业棒球队东北乐天金鹰队的投手田中正宏出现在普通版和第一批限量版的夹克上,田中本人也出现在音乐视频中。 以下是原唱的MV: 这首歌在酷狗上的翻译叫做什么“再流下一滴眼泪”,当时见到这个翻译就觉得很别扭,如今细想越发觉得翻译有问题。 僕は信じてるから君もあきらめないでいて 请别放弃!

    continue reading

  • 930上班?

    原定916上班,但由于有些文件需要重签(上周公司派来两趟人到我的住处),上班日期被推迟到9月30日,但依据律师的回复办理PWP(provisional work permit)需要两到三个星期时间,因此从上个星期算起,有可能下个星期也没法上班。 情况虽然有些令人忧虑,最近我似乎却变得淡定了很多。我想这大概是一方面公司自己是真的感受到了公司的诚意,感觉到如果一切顺利大概最迟十月中旬可以上班。 另一方,是我自己想通了:到十月中旬如果还未能上班,那我最迟在十月底回国。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我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就让我拭目以待 吧。

    continue reading

  • 第三節 三六九品|第三章 望月樓頭|《劃魂》

    原來炮製這道百珍脯燴可不容易,別的不說,單是集齊過百種普通的鳥獸已是一件大難事,更別說其中要有幾樣珍稀的異獸,若非達官貴人,尋常百姓又怎消受得起?再說要集齊各種珍貴的食材也需要好一段時間,並非想要就有,因而這望月樓的規矩是要提前兩個月方可預定得了,不然教崔掌櫃如何張羅這道價值不菲的菜餚? 可是規矩儘管如此,天下間盡有橫不講理之人,又有那一眾攀龍附鳳、狐假虎威的奴才在旁推波助瀾,似萬小山之流的人物若是硬要,崔掌櫃又哪有這個膽子跟他說要兩個月後才有?不過話又得說回來,他這望月樓的百珍脯燴之所以如此出名,歸根結底卻也是拜了萬小山所賜。 話說當時萬小山還只是個十一二歲的小崽子,有日帶了一群豪僕來到這望月樓,一上來就吵著要吃百珍脯燴,那時崔掌櫃的腦袋可沒有今天那麼靈光,居然照直說了,結果卻招來了幾個耳光和一頓臭罵,若非那時他見機得快忽然又改口說有,恐怕如今望月樓的招牌早給人他老人家當棺材板用了。 只是他那时既然说了有,自然就得想办法拿出来给人了,無可奈何之下只得拉了主廚老周來,二人硬著頭皮將廚房現成的各樣食材勉强湊成一道百珍脯燴,送給萬少爺品嚐。 一道超品的百珍脯燴少說也得用上四五十樣珍稀獸肉方算得上正宗,但其時倉促之間又豈有那麼多珍稀的材料,自然都是些尋常的食材了,只不過被二人加了些變化掩人耳目而已。崔掌櫃與老周兩人自然心中有數,萬少爺用膳期間,二人真可謂擔足了一輩子的心事,遑遑不可終日,只道這次必定“完蛋”,豈料萬少爺試過之後不但沒有發現,反而著實稱讚這道菜做得好。 望月樓逃過了一劫之餘,崔掌櫃更從中領略到一條生財之道。此後他細心鑽研,更逐漸將其中以假亂真、偷龍轉鳳的精萃融入到這道百珍脯燴之中,是以望月樓的百珍脯燴其實暗地裡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 從上到下一共九個品級。那下等是七、八、九品,用的乃是最最尋常的鳥獸之肉,長期供應,不愁斷貨,供給囊中也有幾個錢的尋常百姓;中等有四、五、六品,用的是較為名貴的山珍海味,貨源雖然少些,卻也比較充裕,供給一般富紳大賈;上等有一、二、三品,選用的是比中等更為名貴的山珍海味和一些較為難得的珍稀異獸,供給城中達官貴人。 此外,除了這三六九等之外,又有個超品,那是為偶然獲得極其珍稀的食材之時才有的,這個自然是供給地位顯赫之人的了。 老周在廚房內教人將那個被抬回來的中等百珍脯燴安放好,親自將其中的西貝貨逐一挑了出來,再一一補上貨真價實的上等貨。至於那些西貝貨,說白了,其實是用了各種稀奇古怪的方法將尋常食材加工處理而成,試問真正珍稀的異獸如龍、鳳、饕餮之流,世人又有多少個是真正試過的?加之崔掌櫃也確實是個精明能幹之人,單憑對方相貌、衣著和舉止便能估到對方的底細,以此斷定百珍脯燴的品級,居然無一或爽,望月樓的百珍脯燴之名自此日漲船高,他崔某人自然財源廣進了。 其時崔掌櫃離開不久後又回到廚房,手上捧著一個金色的盒子,身後還跟著兩名拿著傢伙的武師。老周一看見,忙放下手頭上的功夫,親自迎了上去,忽聽得崔掌櫃一聲怒喝,說道:“小畜生滾遠點!”跟著便見到一人向自己這邊滾了過來。 老周見那人身材瘦下,這下跌的有著實不輕,心有不忍,忙上前扶住,只見那人滿臉煤灰,年紀也不過十四五歲,正是廚房內燒柴打水的小廝。原來這小廝提著半桶水恰於這時走向大門,崔掌櫃手上抱著一個錦盒正好向廚房這邊走來,一見那小廝滿身污穢,怕弄髒了上手的東西,當下大腳一伸將他踢了個倒栽蔥,手上的水桶登時跌在地上,潑了一地的水。 老周見那小廝雙眼緊閉,已然被踢暈了,不禁嘆了口氣,忙教人將他喚醒,又從崔掌櫃手上接過錦盒,只覺入手冰冷,聽得崔掌櫃囑咐道:“小心些,別弄跌了。”忙點了點頭,打開盒蓋看時,但見盒子內鋪著一層厚厚的冰塊,其上躺著一小塊肉色鮮豔,間著無數血紋的肉塊,心下掂量了一下:“只怕也沒有一兩重,卻價值千金!”不禁咋了咋舌頭,小心翼翼地安放在砧板之上,開始動工。 崔掌櫃與兩名武師就一直守在廚房門外,出入之人都要被搜過了身方可放行。那被踢倒的小廝不久便已醒轉,見老闆凶神惡煞地守住了門口嚇得躲在角落里不敢冒頭,好在眾人忙碌,倒也沒人來煩憂。

    continue reading

  • 为自己感到可怜并将自己的故事告诉他人会使你困在痛苦中。

    —《当下的力量》 如果我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而讲述故事,那么每一次讲述,我都重温了一次痛苦。 这是否说我应该把痛苦隐藏在心中,因为告诉他人会使自己陷于痛苦? 我并不这样认为。如果你明白到你的痛苦已经成为过去,于你当下的生活毫无关系,能够一笑置之,告知他人自然也不会使你困在痛苦中。如果你的痛苦很深,你无法遗忘,但你能够坦然地接纳(臣服于)自己的痛苦,那么告诉他人与否都不重要了,因为你的内心是宁静的。 来马尼拉的第二个星期,我与一个好几年没见面的朋友再会,当时真的相当地高兴。朋友的父亲在这边办佛堂,向当地人传播佛教,我在疫情之前也去过他们位于马尼拉中国城的佛堂参拜过,钱包里还一直装着当时祈得的一张佛卡,因而便自然而然地谈到了世伯,却得知他近年刚刚过世了。 朋友的父亲我并未见过,但这个朋友却是个很有友善、人缘很好的人,并且还是一个素食者,当时很尴尬、自责,担心会引起朋友伤感的情绪……然而,他却安慰我说:“我没事了!”

    continue reading